对于投资者来说,“节拍”就是一切。
所以无论再忙,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都是“必修课”。
因为所有有关投资的“节拍”,这个节目从不会“漏报”。
资本市场也类似。
比如3月9号的美股,触发史上第二次“熔断”后,有人解读为“末日”,但巴菲特不一定那么想。
开年第一个交易日的A股也同样重挫,但选择在这一天离场的,大概都没想到后市能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甚至可以硬扛美股的熔断。
每一次“节拍”的轮转,都意味着投资机会,比如2019年的科技芯片,2018年的新零售等等,区别在于能不能入场,以及在什么位置入场。
今年的主题,则是“新基建”。
“风口”充电网
“新基建”有多火?
新基建就是有数据和信息等物联网属性的新基础设施,涉及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过去一个月时间内,在中央层面,已经至少5次部署与“新基建”有关的任务。
风口。
原因也不难解释。
“新旧动能”转换一直是应对经济下行的核心着力点,而在迭加了2020年开年的疫情“黑天鹅”之后,这一进程亟待加速。
在房地产和互联网各自完成了扮演经济动能的角色之后,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代表的是新消费、新技术、新业态、智能化和高附加值,将会成为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全球层面也是如此。
奔驰的电气化战略投入达到了100亿欧元,大众表示将在2024年之前投资300亿欧元发力电动车,宝马宣布将在2023年推出多达25款电动车。
但是得益于前瞻性的判断,新能源汽车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以来整个行业已经获得了大约2000亿元的补贴——仅仅是在2019年,国家及地方就累计出台了117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和2019年的销量都突破了120万辆,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多半。
而在2014年,这一数字还仅为7.5万辆。
这意味着最近5年以来,其中4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0%。
而且跟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积淀不如国外不同的是,这一次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多数核心技术,来自中国的公司都占据了明显的身位优势。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全球最大的蓝海市场,同时也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制造大国。
从上游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再到支撑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充电网,都形成了一大波在行业成长为头部供应商的中国公司。
极具象征意义的是,作为新能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充电网又催生了新能源和新交通双向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
由此,充电网成为最大的“风”。
进击新“蓝海”
作为行业内最大的价值洼地,充电网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2019年初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到203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2040年的数字是2亿辆。
中国将会进入真正的电动车时代。
按照规划,2025年将会基本完成充电网布局,总投资不低于1万亿。
届时产业协同效应将会充分释放——造车+电池+充电+能源+数据构成的生态产业模式,将会创造出超过50万亿人民币的GDP。
这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充电网生态,因为其具备智能制造、充电运营和数据增值服务的闭环价值生态,而且充电网、能源网、数据网完全统一起来后,产业形成的组合效应接近于“两桶油”+新能源+大数据。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的车位超过了9200万个,随着电动车时代到来,仅仅是这些车位的充电桩(自动终端)需求,就同步达到了至少9200万个。
而且如前所述,一个充电桩并非一个机械的、物理形式的存在,把充电桩链接成网,就具备智能的物联网属性,能产生各种数据,尤其是汽车工业大数据和能源大数据,其中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的演进,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充电网扮演的角色将是一个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潜在的巨大投资价值。
加油站“替代者”
人们已经对于加油站习以为常,因为燃油汽车需要加油。
同样的,电动车也需要充电。
尤其是目前,在电动车的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还达不到燃油车一次加油的水平时,一个覆盖到绝大多数电动车需求的充电网的价值,开始凸显。
相对于司空见惯的加油站,充电网属于新生事物,但作为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支撑飞速增加的电动车保有量的关键。
某种程度上,充电网的覆盖度,决定了电动车发展规模的上限,甚至是前置条件。
因为没有充电网,电动汽车将无电可走。
所以充电网“基础设施”的属性,决定了其物理位置垄断和能源数据入口垄断的典型特征,这就类似于之前的加油站,是稀缺资源行业,行业护城河足够,投资安全边际也足够。
同时,不同于造车和电池等,每年从0开始做“增量市场”,而充电网产业则不然,不管哪年买的电动车,只要跑就得当天先充电,充电做的是“历史存量+新年增量”市场的运营公司,只要车跑,充电量永远不下降,安全边际极高。
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充电站是充电网平台下的独立运营主体,拥有一个充电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加油站,具备相当的独立性。
最后就是要有关行业集中度提升,也就是马太效应的问题。
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注定了充电网的基建不可能是传统低效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优势资源一定会向头部公司聚集;另外,出于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的便捷性和网络性的考虑,也决定了中国的充电网运营商只会在3-10家之间,因为你的手机里不会超过3个充电APP。
这意味着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必须选好投资主体,尤其是实力、技术、规模和经验兼具的头部充电网平台。
比如“特来电”。
行业龙头天生带“电”
“特来电”的基因,天生带“电”。
因为背靠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股票代码300001。
虽然不提倡所谓的“数字崇拜”,但300001代表的意义依然非凡,肯定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特锐德所代表的技术、愿景和发展模式的期待,所以才能成为创业板的NO1。
这个期待也应验了。
特锐德已经是中国最大、最专业的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企业,据说中国新建的铁路或者高铁,每隔两公里都会有这家行业龙头的智箱变产品。
换句话说,特锐德赶上了中国高铁的黄金时代,而特来电正是为正在经历的新能源黄金时代而来。
这相当于,特来电有个超神的“爸爸”特锐德。
技术上,跟高铁成为“中国名片”一样,特来电的“箱变及充电网”技术全球领先,创新建立了“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等六大技术体系,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以及超过1200个专利的支撑之下,实现了“设备网、控制网、能源网和数据网”的深度融合。
利用大数据分析,特来电创新了充电网“两层防护”,对汽车安全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减少烧车65%,彻底解决了世界性烧车难题。
生产能力更是不遑多让,特来电拥有特锐德、川开电气、一拉得、晋能科技等六大基地。
团队文化更是强势,特锐德团队建设三次纳入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学案例库。
这就是高质量。
当然还有“大电量”。
投资者现在看到的特来电,已经是一个行业巨人般存在的特来电了。
到目前为止,特来电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总投资已经超过60亿,中国第一。
充电网络规模上,在全国331个城市投建充电网络,总共投建充电桩26万个,其中建成运营15万个,全国公共充电市场份额41%。
2019年,特来电充电为21亿度,日充电量900万度,累计充电量40亿度,占有率42%,已经节油超过18亿升,实现碳减排超过400万吨。
最后就是“新流量”。
特来电APP用户超过243万,服务车辆超过90万辆,妥妥的行业老大。
另外,特来电还与25家车企、7家电池企业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的深度合作,包括T3出行等央企,以及曹操出行、支付宝、高德、百度等近百家生态合作伙伴流量入口融合合作。
充电网深度链接着和人、能源、汽车和电池,每天交互数据达天50亿条、6TB的工业大数据,惊人量级,成为行业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大数据公司。
掘金“特来电”
新基建新开端,对于看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来说,特来电带来的是一个真正的新机会。
当然,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特锐德,以及其创始人于德翔。
作为一个企业家,于德翔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每当站在一个行业大变革的前夜,他总能在自己擅长的行业里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为此矢志不移。
第一个风口,他亲手打造了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这一次他又果断创建特来电,而且还是早在6年前的2014年,那时候还有很多传统跨国车企正在准备看特斯拉的笑话。
睿智的企业家能看到未来,甚至能预知未来——这看上去有点玄,但事实如此。
于德翔说,马云做了淘宝网,而他要做充电网,要用充电连接世界。
他做到了。
而且他还敲定了“共建合伙人”计划,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通过掘金特来电,掘金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
这个计划主要面向“充电站场地+新基建投资”等两类伙伴以及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等六类单位,以实现“共同享有一个基于共同梦想的事业平台”的权益。
目前已有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实现“共建合伙人”的项目落地,“掘金特来电”正在实现。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问题实际上已经简化为“今年要不要投资新基建”——面对一个超级行业带来的超级机会——要不要上车?
A股做出了选择,而且已经证明投资者选择自己没错。
现在轮到特来电了。
●文章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图片贴纸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