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审视全球产业链格局

Z-parkIIIA

2020-04-10

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的三大支柱;如同三足鼎立,一足不稳,世界经济之鼎就容易出现失衡。全球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3月下旬开始蔓延以来,尤其伴随着主要经济体成员封锁型对策的实施,产业链状况骤然成为经济强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各类高端智库和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焦点课题。目前,病毒学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基本认定国际社会今年全年都应联合抗击疫情,力争明年春季实现社会生活的正常化。假设以一年为期来观察经济,首先就得对产业链格局进行再审视。

timg.jpg

产业链概念基石未动摇


对产业链格局进行再审视之前,有必要重温产业链概念的基石,它来自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产业经济学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后发国家经济成就的重要坐标系,笔者首次接触产业经济学理论是1990年,当时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全面给我讲授产业链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是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仲礼先生,他早年留学美国,并在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于1958年回到上海,参加新中国的学术工程建设和国际理论借鉴工作。


张仲礼先生曾经每月一次,将最新的产业链学术研究动态国际信息让我研究。我因此得知上世纪末产业链概念逐渐成熟:它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概念,强调的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如经济学家们在早期研究中发现,产业链有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即其中就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后来经济学家还逐步发现:产业链分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而在张仲礼先生看来,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产业链形成与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实现相应价值,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就不能连接。


产业链作为市场经济(如躯体)中最根本的组织(如骨骼),在不断的新陈代谢进程中会出现很多活跃性要素。如美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波特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五力模型”假设,就对国际社会和中国企业的战略制定产生深远影响。波特基于竞争战略的分析,认为其学术假设可以有效地分析产业链状况,甚至是具体产业的竞争环境;主要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等。


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产业链概念的认知基石可以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并对中国经济学界和企业界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中国的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常说鼓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其实就是产业链及资金链、供应链。而在新冠病毒肆意冲击国际经济体系的今天,产业链基石备受考验。


抗疫第一线产业链大师


进入4月上旬,包括西欧、北美和东南亚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和疫情的搏击呈现白热化状态。新冠病毒不仅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还迫使各主要中心城市采取了锁城战术。由于西方国家在应对初期来不及形成统一战线,一度出现各自为政、信息欠通、产业停摆等孤岛现象。与此同时,国际经济脱钩论、制造业重返美国论、粮食禁止出口论等反全球化思维有所抬头。这是值得加以警惕的。


这些反全球化思维或者以议案的形式,或者以个人社交媒体的表达,也有以批评政府的声音等方式出现,反映了非理性、非科学的态度与情绪。这些态度与情绪在吸引公众眼球之际,也制造了不必要的社会性不安。在此就很有必要及时地了解一下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和高端智库的见解,这不仅对于应急性(如战时)产业政策的出台是个说明,而且对疫后全球化进程也是个导向。


在坚持全球化理论和产业链合作思维方面,最负盛名的欧洲经济学家就是法国图卢兹大学教授梯若尔。张仲礼先生十年前曾经向我系统介绍过这位产业链理论大师的基本主张,以及图卢兹大学在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理论贡献。我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了解到:被誉为当代天才型经济学家的梯若尔教授,在其3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累计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论文以及11部专著。其研究内容涉及当今经济学最前沿领域,在宏观经济学、产业链组织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国际金融,以及经济学与决策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曾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梯若尔为有关市场失灵的研究注入新活力”;他的研究对于政府如何处理企业合并或联合,以及如何监管垄断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他成为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没有美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去年12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经独家专访过他,题为:“本国优先”令人担忧,经济学应促进共同利益。


梯若尔的观点相当鲜明,就是要维护更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面对疫情,梯若尔更反对贸易保护。他明确指出:“如果说这个国家,只是产业上形成与另外一个国家的竞争行为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国家需要的是贸易保护,它才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这个产业主要是想出口,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国家所想要的又不是贸易保护了,它想的是全球自由贸易,它才可以获得利润,所以在考虑国际贸易冲突的时候,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点”。


基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危害产业链的迹象,梯若尔强调:“像现在贸易冲突不只是在中美之间发生,它还可能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发生。但是如果我们各行其是,那么很可能造成无论是欧盟、中国还是美国,我们都会在这样一场冲突中失利。我们现在不断感受到,我们需要去合作,才可以解决所面临的贸易争端问题。如果我们各行其是,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意大利、中国、法国,所有的国家都遵循自己利益的话,那么我觉得是没办法解决任何问题的。”


那么,如何让小企业也可以进入到一个公平的竞争中来参与产业链构建?梯若尔认为:“其实大公司会随着规模增大,出现效率边际效应递减。但我们必须确保小企业可以进入到这样一个市场,参与竞争。这可以通过多平台连接性来实现。什么叫多平台连接性?举个例子像滴滴打车,是在中国非常具有主导性的打车服务平台,但是如果有多平台连接性,就是说这些司机可以不只是连接到滴滴打车的平台,还可以连接到其他一些平台上。一些小企业如果做出了这样的平台的话就意味着,多平台连接性其实也是可以去帮助打破这种比较大的垄断的”。梯若尔的见解,对于正处在疫情下苦斗的法国政府和欧盟产生了积极影响。


G20峰会的产业链主张


梯若尔还表示,值得关注的是,3月下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通过的联合声明就明确显示:各方承诺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保障就业民生,减少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产业链的冲击。不少高端智库的分析家也据此认为,这有助于保护全球经济的产业链生态。


当然,产业链不是孤立的存在,也无法独善其身。如果把整个国际经济体系比喻为人体的话,产业链就好比人体中的骨骼,资金链则是动脉中的血液,供应链就是肠胃器官。所以,为了产业链活得更好,G20加大了供血力度。如联合声明就指出:“我们将继续采取有力、大规模的财政支持措施。二十国集团的集体行动将扩大影响,确保连贯,形成合力。应对措施的规模和范围将重振全球经济,为保护工作岗位和恢复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求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定期协调并制定《G20应对新冠肺炎行动计划》,并同国际组织紧密合作,迅速提供适当的国际金融援助”。这方面,中国、美国、日本都已带头行动起来了,欧盟则在加紧协调之中。换言之:这世界四大极经济板块财政、金融等供血强度如果维持到今年第三季度后,产业链的境遇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而目前,疫情背景下的供应链建设还有待加强。这方面,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已取得共识。如4月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同新加坡外交部常务秘书池伟强共同主持中新应对疫情视频联席会议时表示,疫情打乱了双边关系原有安排和节奏,但疫中双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双边关系显示了新活力、为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同时为区域性产业链维持运转积累了经验。


中新双方均认为:目前两国疫情均进入相对平稳期。双方并且决心“加强前瞻性谋划,着眼于‘后疫情’时期双边关系,探讨确保双方供应链畅通的‘快捷通道’安排,为疫后世界恢复经济和全球化进程再次积累经验。双方同意在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探讨为必要人员往来提供便捷通道,保持空运、海运航线畅通,维护贸易畅通,便利包括必需医疗物资和食品在内的商品流通,确保供应链稳定”。中新双方的决心,被世界主流媒体赞誉为“供应链外交”而具有示范意义。


产业链不同境遇的新判断


如果把国际经济体系比喻为森林的话,多种门类的产业链就是异常丰富的植被。森林遇到灾害,不同植被的抗灾害能力不同,如同疫情下产业链的不同境遇。


根据对70多天来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链状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区分为四类境遇:


第一类为产业链断裂,突出的行业代表就是邮轮和会展。邮轮之前是奢华生活的象征,为中产阶层所迷恋。但邮轮被证明容易传播新冠病毒,西方多个港口明确拒绝邮轮靠岸。可以说,疫情彻底击穿了邮轮产业链。


而同时期会展行业的重创仅次于邮轮行业,很多知名的、具有制造业风向标意义的老牌会展被迫在今年上半年取消。如米兰家具展、巴黎春季服饰展、巴塞罗那红葡萄酒展等纷纷停办,这不仅对会展产业链损害巨大,也波及制造业。虽然,欧洲各国已经推出云会展和网络支付,但对消费能力的拉动明显不足。


第二类为产业链休克,代表性行业就是旅游和体育。眼下,跨国旅行业务基本上被各国政府叫停,业内最乐观的预计是秋季可能初步恢复。体育产业链对欧美各国经济贡献巨大,但西欧各国足球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等摇钱树都被迫停摆,连东京奥运会也延迟一年。值得指出的是:东京奥运会的推迟,还会造成优秀运动员个人的破产。如一位美国女击剑选手是四年前巴西奥运会的铜牌获得者,目前也只有二十四岁,全年的训练和比赛经费需要2万美元,但她却因推迟一年的奥运会而失去赞助,如果美国奥委会不接手,她只能选择退役。


第三类为产业链复苏,代表性行业就是基建和餐饮。哪个国家能够基本控制住疫情,就会赢得产业链复苏的战略机遇期。这方面中国、韩国已经出现了复苏的曙光;而且对于拉动投资和消费都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韩国政府近日对于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并没有宣布下调,还寄望基建行业出现一个投资高潮。


第四类为产业链强化,代表性行业则是医药和物流。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主要股市,都已经证明了投资者对于医药行业的信心。美国、德国、瑞士和法国等多个医药行业巨头也得以向全球市场提供各类品种的货源,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行业虽然遭遇城市封锁等困难,但更多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开发出来,这是一个面向朝阳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不同境遇,要求各国政府在产业扶持和国际合作中采取务实而富有针对性的产业指导政策。而对于那些产业链断裂和处在至暗时刻的行业领袖及企业家们来说,东西方经营者共同推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值得重温。那就是——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文章来源 | 第一财经

●图片贴纸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