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商引资痛点分析

editor01

2021-05-30

多年来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政府招商引资理论研究不够成熟条件下,使得政府招商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以及严重内耗的无序状态,以至于招商引资瓶颈无法突破,“痛难点”久治不愈。

痛点一:项目落地难度大

一些招商项目因前期论证、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相关的规划要求、项目投资建设程序、政策法规等了解不够全面,导致项目搁浅甚至放弃。此时政府招商要根据项目的落地条件、建设要求及相关政策法规,在前期对各个招商项目的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认真开展项目评估筛选,建立由招商、发改、经信、国土、住建、环保及其他相关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即将推出的招商项目开展联合评审,对存在国家政策法规不符合、规划不符合、用地指标无法落实、政策处理未到位等问题的项目予以暂缓推出、变更或放弃。

痛点二:招商政策成效低

近年来,针对招商引资工作,在财政、税费、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并不到位。政府应深入推进招商项目“代办制”,确保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一事一议”联席会议制度,视项目所需由分管副市长提议召开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对具体项目进行快速商议。创新方法提升审批效率,如可以借鉴永嘉县的经验,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招商项目实行模拟审批,促使项目在达到法定条件后可以尽快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由纪委牵头,联合考绩办、审管办等部门,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倒逼追责机制。此外,打好亲情牌,进一步强化客商回归投资的服务和保障,做到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情感上有归属。谷川联行有专业的本地化政策调研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高效的执行力,在为政府政策制定、调整方面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528235749.jpg

痛点三:部分区域产业规划不合理

区域经济冲突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阻碍。少数地区为了提高利益,盲目进行产业发展,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存在着产业区域与地区结构、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的冲突,在本质上就是区域产业规划不合理的冲突,从而导致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这几个方面的措施:出台新的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财税体系;加快协调立法;提倡市场主导,还可以借鉴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引资模式,专业招商中介公司通过梳理载体利用情况,明晰当前经营情况。盘活区域空置载体资源,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从而助力政府加强区域统筹,增强重大项目的布局和重点资源的配置能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难持续、低产出的招商难题

痛点四:产业调研深度广度不足

招商产业调研意义重大,对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招商引资工作甚至是产业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阶段性调研报告是重要调研手段,阶段性调研报告结合了实际和产业发展特色,要对当前产业发展情况梳理基本清楚,选用的调研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提出大胆地提出有建设性、前瞻性的发展目标,通过“发挥生态优势,体现人文关怀,注重融合发展,善用市场机制”四个实施路径,加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促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为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招商提供智力支撑。各招商部门需分工职责及时对报告内容进行充实完善,修改完善调研报告,

深入分析这些政府招商痛点后,国际产业互联网研究院认为,急需解决的是4个层面的问题。从招商层面,缺乏高效的智能化辅助工具,企业画像难以精准,定位目标企业并产生关联的途径少,招商效率低;从监管层面,缺乏有效精准的智能化风险评价工具,风险把控被动,企业暴雷后知后觉;从服务层面,缺乏快速直达的产业服务通道,政企信息不对称,难以对企业精准服务;从规划层面:数据未形成高度融合,制定规划时难以“摸清家底”,难以透视本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国际产业互联网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产业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内领先的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贯穿“规划、招商、监管、服务”的产业运作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实现对产业发展的全景式分析、全流程运作、智能化决策,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构建可持续的以政府、园区、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从而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更多的数字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