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发布了“2021智能制造50强”排行榜。海尔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华为分别位列前三名。
细数该排行榜,其中有不少工控领域熟悉的身影,包括正泰电器、中控技术、上海机电、大族激光、华中数控等自动化相关企业,以及埃斯顿、科大智能、新松机器人、托斯达和新时达、图灵智造等国产机器人公司。
2021年智能制造50强名单
从行业来看
工业机器人和5G等热门行业上榜的企业较多,而且绝大部分入围的企业属于“黑灯工厂”的一部分。
从榜单中典型场景来看
如供应链可视化、智能在线监测、智能仓储、人机协同作业、工厂数字化设计等实例,寻求的是由点到面、由局部生产到全流程的路径。
从智能制造涉及的领域来看
从智能制造涉及的领域来看,覆盖家电行业、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汽车、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装备、云计算、工程机械等多领域的前沿智能化技术。
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现如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型企业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榜单中所述的智能制造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流程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减少重复性劳动力投入的同时,提升制造业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本土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综合来说,它既包括ERP、PLC、MES等软件系统,也涵盖传感器、工业以太网、机器人等硬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制造既体现在企业管理层面的组织和沟通上,也体现在实际的生产流程中。
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1.4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制造体量庞大,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牵引下,智能化改造需求强劲。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大多数的制造企业正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成长阶段,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首先是重点领域的转型升级。
截止2021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了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了74.7%。初步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涌现出一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其次是智能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以新型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超过10亿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如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台增长到23.7万台。最后是标准和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不仅初步建立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合作。
“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发布285项国家标准,在石化、船舶、建材等14个行业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主导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人才、财税、金融等措施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去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我国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