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智能制造短板 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editor01

2022-07-12

——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屈贤明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屈贤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几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非常关键的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任重道远。下一步,制造强国建设应特别需要扬长补短、锤炼产业和企业“雄兵”。

制造强国建设总体趋势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展如何?

屈贤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已经初步甩掉了“大而不强”的帽子,表现出“大而有韧性”。截至2021年底,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总体趋势稳中向好,其主要表现为: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与美德日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增加值已经相当于美德日三国之和;中国制造业世界领先和先进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拥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投入与产出“双提升”;强基固本初见成效,部分“卡脖子”问题有所缓解。

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作用凸显,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家话语权、凝聚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实体经济的一面旗帜。

在看到近年来中国制造优良表现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与美德日制造强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产业基础薄弱、一批“卡脖子”难题亟待攻克;创新投入不足,效能不高;世界知名品牌数很少;能源消耗偏大等。制造强国建设任重道远。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智能制造对建设制造强国起到何种作用?

屈贤明:制造强国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从技术路线上看,智能制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首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在市场需求、政府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制造业的融合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形成了智能制造热。当今广大企业已普遍认识到,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企业进行改造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自发的迫切需要。

智能制造发展和推广应用,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全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推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在解决用工难用工贵、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期、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的一致性方面作用凸显,许多建成了数字化制造、生产线、车间、工厂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用户实地调查后很容易下决心签订合同。

目前,智能制造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包括远程运维、质量管控、协同设计、数字孪生、数字化车间/工厂、共享制造、定制生产、物流仓储、工艺革新、精益管理、营销服务、解决方案等。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引发一批新的制造模式的诞生,例如定制化生产、共享制造、远程运维服务、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智能家居生态圈等,其推广意义很大。

虽然我国制造业企业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应该看到,推广应用的只能是少数企业,技术水平和效果有待迭代升级,改造所需装备和软件主要依赖进口,因此,需要加快推行数字化、智能制造。

特别是,在企业推行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普遍存在着“大企业唱戏,中小微企业观望”的现象。中小微企业难在“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痛点问题。对此,当前要重点抓两件工作:第一是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第二是支持在一些地区进行探索和试点。例如,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块状经济为特点的浙江已成为先行者,取得一定的经验。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支持,形成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浙江方案”,并在时机成熟时加以推广。

制造强国建设须扬长“补”短和锤炼“雄兵”

中国经济时报:未来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需要关注什么?

屈贤明:未来四年,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大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出现了一些十分有利的因素。一是全国上下对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空前一致,对发展制造业高度重视。二是美国用芯片对华为等企业的打压使国人猛醒,必须动员全社会,打一场产业基础再造的攻坚战。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在遭遇困难时发挥重大作用。四是完善的制造体系和总体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保证中国制造业可适应低、中、高三种不同档次产品的国内国际需要,能抗击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五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释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

我认为,下一步,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应特别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扬长补短。我国应发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力争3-5年突破集成电路及专用制造装备、航空发动机、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的短板。同时,可以采取非对称的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有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大力促进其更强,即“锻长板”。初步梳理,我国有约30个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地位。总之,要拿得出手,有国际话语权,有国际控制力。

二是锤炼“雄兵”。一个制造强国必须打造一批世界卓越的企业;一批具有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能力及国际市场控制力的大型企业;一大批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形成蚂蚁雄兵;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供应链安全可控、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未来,随着我国拥有一批世界有影响力的“长板”优势产业、拥有一批世界卓越的大型企业,“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中国制造业将会以更加过硬的本领挺立于世界。